106期 /

2025.09.12 /

發聲

龍潭區議員張肇良 燈火再起菱潭街,點亮龍潭人文新風貌

分享至:

走進龍潭菱潭街興創基地,便看見印有龍潭地景的彩繪燈籠、別具巧思的文創小店、藝文工作室,或是充滿特色的客家美食等。這條如今充滿人文氣息的街道,過去曾因市場沒落與治安陰影而沉寂多年,甚至成為學生口中「要繞開走」的角落。

「菱潭街是參與式預算的成果,十幾年走來,真正走出了屬於龍潭的文化道路。」張肇良議員笑著說。在他眼裡,菱潭街的蛻變,不只是空間的翻新,更是一段凝聚人心、連結世代的故事。

菱潭街過去曾是龍潭第一市場美食街,熱鬧非凡。但一場火災,加上時代轉變帶來的蕭條,讓街道逐漸沒落,治安問題叢生,老師們甚至提醒學生繞道而行。直到2016年,蔡濟民、張智宇及一群夥伴號召在地社區力量展開街區活化計畫,透過舉辦市集、工作坊,慢慢喚回人潮與溫度。

蔡濟民號召在地社區力量展開街區活化計畫,將菱潭街打造為龍潭文化廊道。

環境改善的同時,也需要資源支持。張肇良一路陪伴,協助爭取市府資源,從招牌設計、街口意象到美化工程,幫助在地青年將夢想落地,也讓菱潭街能以全新的面貌再次被居民重新認識,「這不只是空間的轉型,而是年輕人願意回來,替家鄉留下文化痕跡。」張肇良強調。如今的菱潭街,已不再是當年讓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地方,而是孩子們最安全、居民最驕傲的街道。

「菱潭」為龍潭的古地名,對蔡濟民來說,在眾人齊力下以舊名重生的菱潭街不只是物理空間的翻轉,更是對土地文化的一種回應,街區活化不僅讓人看見新風貌,也重新串起了居民與過去的連結。抬頭望去,懸掛在街道上方的燈籠都是由居民親手繪製, 圖案呈現南天宮、龍潭大池、三坑老街等龍潭的重要地景。當夜幕降臨,燈籠點亮,宛如一條承載記憶的彩色河流,讓人感受到文化與生活的交融。

如今,菱潭街不只是地方的新亮點,更補足了龍潭文化廊道的關鍵一環,它與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、龍潭大池等景點串聯,成就龍潭地方文化軸線。對張肇良而言,文化的保存與傳承,離不開文學寫作,一如恩師——台灣文學大師鍾肇政,其《魯冰花》正是源於龍潭的土地與人情。「鍾老的創作並非天馬行空,而是來自對生活細緻的觀察。他筆下的風景和人物,就是我們身邊的故事。」

張肇良長期關注龍潭地方文化,積極支持菱潭街轉型與文學推廣,為龍潭注入新的活力。

張肇良支持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的建設,期盼園區成為龍潭對外的文化窗口。「文化應該讓孩子從小就開始接觸,瞭解自己的家鄉故事,長大後才能把這份文化向外傳遞。」這不僅是他對文化教育的堅持,也是對龍潭未來的期待。

「龍潭是一個宜居、人文薈萃的地方。」隨著捷運建設逐步推進,張肇良期待未來交通更加便利時,能吸引更多人走進龍潭,體驗小鎮獨有的文化厚度與生活氛圍。從昔日的市場,到如今的文化基地,菱潭街的蛻變,正展現社區力量的凝聚。每一次轉變,都是龍潭新篇章的展開,而在彩燈點綴的街道上,這片土地的故事仍將持續書寫,閃耀著屬於龍潭的光彩。

菱潭街興創基地走過繁華與沉寂,從曾被忽略的角落成長為展現社區特色與文化創意的重要場域。
桃園誌編輯部

桃園誌創刊於2015年至今,以對話作為連結城市的起始點,探尋真摯的生命、留下地方的厚度,並帶著持續向前蛻變的精神,持續地與這座城市向前走。

攝影JoJo
責任編輯洪子晴

觀看數:19

推薦

2024.08.01

平鎮區劉仁照議員

甫踏入劉仁照議員的辦公室,就能望見一疊疊高聳的文書堆放在座…

2025.08.29

大溪區議員李柏坊

午後的陽光從日式宿舍的簷角斜灑,木造建築紋理清晰,彷彿把人…

2024.05.20

中壢區議員彭俊豪

在高樓環繞的中心地帶,坐落著一座城市綠洲—青埔兒九公園。這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