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4期 /

2025.05.27 /

發聲

中壢區議員葉明月 民意為先,用行動打造韌性中壢

分享至:

踏入葉明月議員服務處,映入眼簾的是一棟充滿懷舊氣息的三合院,屋瓦隱隱透露著歲月的痕跡,彷彿記載著她多年深耕在地、為民服務的時光故事。葉明月含笑迎來,伴隨樸實的問候,平淡中帶著熟悉的溫度與踏實的情感,宛如鄰里間多年未曾間斷的寒暄。在人口將近44萬、產業與交通縱橫交織的中壢,葉明月深知,城市的發展不應只有硬體建設的推動,更應從民生細微處著眼,讓政策回應人心,貼近市民的實質生活。

既有議員的堅定,也懷有母親角色的柔韌,葉明月在公共事務中走出一條理性與感性交融的服務之路。近年來,婚育年齡普遍延後,年輕人在工作壓力、經濟負擔與人生規劃等多重挑戰下,對生育計畫往往躊躇再三,葉明月建議未來應將桃園女性凍卵營養金補助年齡上限,從40歲放寬至45歲,「這是對女性自主選擇權的尊重,應該以更彈性的政策,回應市民在婚育上的實際需求。」她認為真正友善的城市,應該在制度設計上保留彈性,讓每個人都能依照自己的人生節奏,自在前行。

葉明月強調,選民服務與市府施政都應貼近民意,務實回應市民的實際需求。

葉明月對學童的通學環境投注大量心力,以內壢國小為例,該校鄰近市場與攤集區,成功路79巷與福德路交會處是學童通學的重要路段,長期存在人車爭道的安全隱憂,她積極參與現場會勘,與校方、里長及交通單位溝通協調,促成校園圍牆內縮,釋出更多人行空間,並進一步爭取設立紅綠燈號誌,全面改善孩童上下學的動線與安全,葉明月以行動保障學童回家的道路,成為守護家庭堅實的屏障。

葉明月時常尋訪校園周邊,也訪視鄰里及街頭巷尾,全心投入只為了讓中壢變得更好。

身兼「黃墘溪水環境巡守隊」的一員,葉明月不僅展現對環境保護的信念,更是促進社區永續發展的重要推手。她談到,過去農業鼎盛時期,黃墘溪是內壢關鍵的灌溉水源,滋養著這片肥沃的土地;隨著工業區林立,黃墘溪逐漸遭受污染,其歷史價值也逐漸被人們遺忘。她推動的「黃墘溪健走活動」今(114)年邁入第七屆,參與人數從最初的500人,逐年成長至近2,000人,健走活動引導參與者親近在地的自然環境,重新認識這條蘊含歷史意義的溪流;4.5公里的健走路程,也讓大家切身感受運動對身心健康的重要性。此外,由於內壢一帶人口眾多,公共運動設施卻不敷使用,葉明月也向桃市府建言,可在黃墘溪周邊的中山公園設置國民運動中心,打造兼具休閒與健康功能的多元運動空間,期盼為市民提供充足的運動場域。

談及中壢的發展潛力,葉明月眼中閃耀著希望的光芒。她認為中壢具備完善的交通網絡,擁有高鐵、臺鐵及多條交流道,並匯聚了七所大專校院,人才薈萃,是推動桃園邁向智慧科技化的關鍵引擎。她期盼中壢能蛻變為智慧產業聚落,持續引入人工智慧、綠能產業等新創企業;並透過青年創業基地,提供更完善的空間、資金支援與專業輔導。她堅信,現代城市的價值,不只是軟硬體建設的進步,更應讓市民共享發展成果,實現機會均等與生活品質提升。

葉明月抱著收養的浪浪,以實際行動守護生命,這份關懷的心意不僅限於毛孩,也體現在她對市民的責任感。

對葉明月而言,服務從不只是口頭上的承諾,而是願意彎下腰、走入人群的實際行動,這份精神,不僅體現在她對市政的投入,更融入了她的日常生活。十多年前,葉明月收養了一窩被棄養的動物,從那時起,不論在家中或服務處,「毛小孩」的身影便時常穿梭其間,她認為動物能夠真誠地回應人類的善意,而「毛小孩」的這份陪伴,也成為她奔波公務之餘,最溫柔、療癒的歸屬。

「把服務當工作,把工作當責任。」這句話是葉明月從政多年的座右銘,也是她在政治歷練中始終堅守的信念。她以實際行動與責任心詮釋服務的真諦,每一次深入走訪、每一份努力爭取,都是她對中壢最真誠的心意,這份踏實與堅定,正是她一路走來始終不變的初衷。

桃園誌編輯部

桃園誌創刊於2015年至今,以對話作為連結城市的起始點,探尋真摯的生命、留下地方的厚度,並帶著持續向前蛻變的精神,持續地與這座城市向前走。

攝影Dave
責任編輯洪子晴

觀看數:606

推薦

2025.07.22

平鎮區議員舒翠玲

在平鎮的龍岡一帶,忠貞市場熱鬧的叫賣聲與米干熱氣交織成最熟…

2024.08.01

平鎮區劉仁照議員

甫踏入劉仁照議員的辦公室,就能望見一疊疊高聳的文書堆放在座…

2024.09.26

龜山區議員陳雅倫

在龜山的清晨微光中,陳雅倫議員踏著輕快的步伐穿梭於街頭巷口…